当前位置:神州触控资讯救助站里的感人场景 一个家庭的团圆时刻
救助站里的感人场景 一个家庭的团圆时刻
2022-04-06

年仅32岁,却在异乡流落了12年。12年前,胡某玲在江苏省扬州市一建筑工地走失。多年来,家人登报、贴寻人启事、报警求助,近一年的寻找均无果而终。家人甚至以为她已经不在人世了,就在人们快将此事遗忘时,经过江苏省宿迁市和河南省商城县两地公安、民政等部门的共同努力,流落他乡12年的胡某玲在2020年7月15日这一天又重新回到了家乡,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亲人。

(家人和胡某玲相见后激动地拥抱)

救助站里的感人场景

一个家庭的团圆时刻

7月15日下午17点57分,按照商城县公安局河凤桥派出所所长丁纪峰发去的位置导航信息,一辆银灰色面包车缓缓向河南省商城县救助管理站驶来,径直停在救助站门口。

等待多时的胡家父母和亲人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,期待看到失而复得的女儿出现。

当车门开启的那一瞬间,胡某玲快速冲下车,团聚的一家人相拥而泣。

容颜未改,乡音未变,重新找回的亲情让在场的人们看到这一幕时无不动容落泪,12年的寻找和等待没有落空,孤身女子的回家路在这一刻梦圆。

一个陌生来电

牵出一个寻亲内幕

6月29日下午,商城县公安局河凤桥派出所所长丁纪峰接到一个寻亲志愿者的电话。

“你好,请问河凤桥乡是否有一位叫胡某学的人,几年前走失了一个女儿叫胡某玲?”

“我们没有接到这类报警求助记录,但是我们会尽快核实情况,及时向你们反馈信息。”丁纪峰接到这通电话后,双方互留了信息和联系方式。

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寻亲线索,帮助群众,服务群众,是公安民警义不容辞的事。丁纪峰立即放下手头工作,马不停蹄的忙乎起找人寻亲的事。由于时间跨度长,通过查询公安人口信息系统,也未能找到胡某玲的任何信息。

事不宜迟,尽早帮助群众找到亲人是民警最大的成就。于是,丁纪峰又驱车赶往辖区各个村委会了解情况。在调查中,河凤桥乡群众和村干部们只知道杨堰村有个叫胡某学的人,但是并不清楚他家是否走丢过女孩。

当丁纪峰辗转找到胡某学本人时,年近60的老胡才声泪俱下的向民警道出真相。12年前他确实有一个女儿在扬州市一工地走失,几经周折也没有找到。

老胡拿出一张2008年9月23日的《扬州晚报》,破旧的报纸上刊登了一起寻找胡某玲的寻人启事。在民警与老胡交谈中,还得知了孩子的一些细节特征,为准确认亲再立新证据。

经过宿迁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发来的胡某玲的视频,胡某学确认了这就是自己走失12年的女儿。看到视频里女儿的身影,胡某学夫妇老泪纵横,这是12年来夫妻俩第一次看到女儿的身影,泪水仿佛在诉说着这些年的找寻以及思念女儿的不易和辛酸。

(团聚的一家人和派出所所长合影记录下难忘的时刻)

幼年落水智力发育迟滞

走失女寻家路艰难坎坷

21岁的女孩为何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?原来1988年出生的胡某玲,小时候一次失足落水窒息,导致大脑缺氧,智力发育迟滞,口齿不清,听力迟钝。

2008年,父母带着21岁的她到江苏省扬州市打工。一天由于母亲忙于干活,疏于看管,胡某玲走失,家人在扬州寻找半年多未果。因为思念女儿和对丢失女儿的自责,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。

2017年2月的一天傍晚,巡逻民警在宿迁街头发现了流浪的胡某玲,民警将她送往宿迁市民政救助站。工作人员发现她听力和智力方面存在障碍,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,经过多次询问始终得不到她个人和家庭的任何信息,更无法帮她找到家。

在救助站生活的这几年,工作人员与她朝夕相处,感情逐渐加深。经过长时间的救治和照顾,今年6月份的一天,工作人员在与她交流时,她居然能够在纸上歪歪扭扭的写出其父亲的名字了,这犹如一把希望的钥匙,为帮助她找到回家的路打开了一扇门。

(胡某玲和父亲为民警送去锦旗表谢意)

获取这个信息,丁纪峰通过查询走访,才辗转找到了她的家人,将这一喜讯传递到胡家。

由于胡家生活困难,丁纪峰又积极协调江苏省宿迁市救助站,由他们把胡某玲送到商城县救助站,亲自交到胡家人手中,才有了7月15日这天一家人团圆的感人场面,胡家的寻亲“旅途”终于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
//文章网站 //统计代码